关键矿产领域已经引起包括印度和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全球广泛关注。近期,印度和哈萨克斯坦合作生产关键矿物——钛渣。
印度稀土有限公司(IREL)与哈萨克斯坦的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钛镁厂(UKTMP,以下简称“乌卡钛镁厂”)已达成协议,共同成立名为印度稀土乌卡钛业有限公司(IREUK Titanium Limited)的合资企业。该企业将专注于将奥里萨邦的低品位钛铁矿加工成高品位钛原料。根据协议,乌卡钛镁厂除提供技术和资本投资外,还将承购商定数量的钛产品。
此举旨在推动印度国内钛产业价值链的发展。印度官方声明指出,该合作将成为印度获得宝贵外汇收入的重要手段,同时帮助乌卡钛镁厂确保原材料供应。通过整合双方的优势,这一合资企业不仅有望提升两公司的品牌价值,还将成为印度和哈萨克斯坦在钛产业链中的旗舰企业。这与双方在确保关键矿物供应链方面的长期战略目标相一致。
印哈的新钛矿交易反映出三方面重要内容。首先,该协议标志着印度在其长期目标上取得的一个积极而渐进的进展,即建立关键矿物供应链,以弥补以往的不足。过去,印度拍卖关键矿产采矿权获得的收效甚微。高昂的开采成本以及过时的官方资源分类规则未能充分反映矿产的经济可行性,导致印度投资者对于此类项目持谨慎态度。
因此,此次与哈萨克斯坦的协议将成为印度依托外国技术和资本发展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钛金属在多个重要领域的应用及印度在供应链中的缺口,这一协议具有重要意义。印度在开采、加工和回收技术方面存在短板,因此该国仍然过度依赖进口。就加工领域而言,印度目前仅在铜这一关键矿产的加工能力上有所建树,其他矿产仍旧依赖外部供应商提供精炼矿物。
其次,该协议也反映了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地区正在经历的根本性政治经济变革。在过去十年间,该地区实现了超过5%的增长,显著提升了劳动力技能和制造能力,同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早期印度的能源公司,如印度国家石油公司海外有限公司(ONGC Videsh)购买股份勘探和开采哈油田不同,如今乌卡钛镁厂生产的钛产品全部销往发达国家。这表明,哈萨克斯坦在钛的加工技术层面已取得长足进步。自2017年以来(不包括疫情年份),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速已超过4%。同时,通过采用市场驱动的创新生态系统,该国在科学、技术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区域引领地位,并在全球快速发展的技术环境中保持竞争力。该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乐观,预测未来五年有望实现平均4.5%的增长率。
最后,该协议可能意味着印度政府将更加重视深化印度与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全球矿产资源基地)的关系。除石油和铀外,哈萨克斯坦还拥有大量关键矿产和稀土元素储备,其中包括在印度看来至关重要的镉和铼。
哈萨克斯坦是印度在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对印度的重要性远不仅在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近期双方的磋商着重于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和利用彼此的互补优势,特别是在电力等领域的合作。2023年,印哈双边贸易总额达10亿美元,在电力、可再生能源、制药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增长潜力巨大。
印度与中亚地区的联系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尽管印度致力于深化战略性互动,其与该地区的关系仍然受限。印度旨在通过包括国际南北运输走廊(INSTC)和查巴哈尔港在内的项目实现物理连通性的传统政策目标,然而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始终难以达成。
印度似乎逐渐意识到,过去关于该地区的假设——即中亚国家是双边合作的主要受益者——已不再适用。如今的中亚已是一个全新的中亚,经济增长强劲、市场多元化,正处于内生增长向市场自由化的转型阶段。该地区还加大力度寻求国际合作多元化。在美国、中国和欧盟的新型大国竞争格局下,印度对该地区兴趣的回升说明了中亚地区不断增强的战略意义,印度近期在钛行业的交易也印证了这一点。
尽管印度显然无法提供与中国规模相当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但印度或将利用俄乌冲突所引发的区域互动新机遇。印度与中亚国家在采矿、绿色能源、医疗旅游、教育和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互补性为其成为中亚国家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可能。这一点从印度近期与伊朗签订的为期十年的查巴哈尔港运营协议,以及与欧亚经济联盟(EAEU)就自由贸易协定(FTA)进行的谈判中可见一斑。
具体到关键矿产方面,尽管印度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国建立了合作关系,印度仍可能寻求与哈萨克斯坦以及其他中亚国家的进一步合作。由于构建从勘探到回收的整个关键矿产供应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目标,印度似乎在其未来战略中秉承着“伙伴越多,越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原则。
因此,尽管印度与中亚地区的全面接触存在重重阻碍,其观念的转变及致力于成为该地区主要参与者的意愿,将推动其与中亚地区展开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