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16日援引消息人士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正推动在4月20日前实现俄乌冲突停火协议。假如俄乌冲突短期结束,俄罗斯钛产品解除出口限制,会对全球钛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呢?
钛金属的战略意义
欧盟是钛金属的重要消费方,2019年,欧盟钛产品的总进口量为55,000吨。2020年,进口量降至约40,000吨,进口总价值为12亿欧元。欧盟主要进口钛及钛制品(如铸锭、棒材、板材、管材等),在进口产品中所占份额最大。总的来说,进、出口量比例为6:1,而未锻造钛(主要是用于制造锻造产品的海绵钛)的进、出口量比例为10:1。
目前,欧盟大约60%的钛需求与民用航空航天应用相关。欧盟对钛进口的依赖,加上诸如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动荡,以及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预期的需求增长,凸显了欧盟降低对外依赖的紧迫性。此外,全球钛生产商数量仍然非常有限,这使得欧盟更难实现供应商的多元化。
全球钛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少数几个关键地区。其中,日本主要专注于锻造钛的生产,而中国缺乏可供出口的高品质钛。尽管欧盟已成功弥补了因俄乌冲突导致的俄罗斯和乌克兰钛供应损失,但钛供应链仍面临风险,而且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航空级钛生产国,在全球航空航天工业中仍具有重大影响力。
欧美航空市场供应格局的变化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航空级钛生产国,冲突期间的出口限制对欧美航空市场供应产生了重大影响。俄乌冲突前,欧洲航空航天企业高度依赖俄罗斯的钛供应,冲突结束后,欧洲可能需要时间来重新评估与俄罗斯钛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并逐步恢复采购。同时,欧洲企业已经在努力减少对俄钛的依赖,通过多元化采购策略来降低风险。
然而,2月18日,空客公司(Airbus)宣布,由于供应链方面的问题,其A350货机型号的上市时间将被推迟一年。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提升A350系列宽体客机的产量也将会是困难重重。空客CEO傅里将当前形势形容为“瓶颈的世界”,突出显示了供应链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生产,再到最终组装,每个环节都面临瓶颈。这一状况实际上是2024年全球航空供应链危机的后续,凸显出航空制造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一旦冲突结束,俄罗斯的钛产品重新进入市场,预计将显著增加钛供应量,有助于缓解供应紧张的情况。但是,俄罗斯的钛产品重返美国航空工业供应商体系需要重新认证,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月到数年的时间。美国对俄罗斯钛进口征收70%的关税,进一步限制了俄钛进入美国市场的速度。即使未来关系缓和,关税政策的调整也将是影响俄钛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因素。因此,2025年俄钛进入欧美航空工业供应商体系的可能性较低。
《东欧每日新闻》2月21日称,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洛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考虑美国波音公司恢复购买俄罗斯钛。他指出,在特别军事行动前,波音公司与俄罗斯长期合作,并在“钛谷”建立了相应的初级钛加工能力,大量订购成品零件。但他也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波音公司此类提议。此前,有未经证实的传言称波音可能恢复购买俄罗斯钛,导致俄罗斯最大的钛生产商VSMPO-AVISMA公司的股票在莫斯科交易所大幅上涨。
价格影响
俄钛的回归可能会对全球钛合金市场供需平衡产生重要影响,短期内,钛市场的供应过剩可能会导致价格下跌。然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市场的逐步调整,价格可能会稳定下来。
行业竞争加剧
俄罗斯VSMPO-AVISMA是全球最大的钛金属生产商之一,曾占据全球航空航天钛材市场约30%的份额。VSMPO-AVIMSA公司每年的钛产量基本维持在30,000吨左右,约80%的钛产品用于航空工业。未来其重返市场将显著增加全球钛合金的供应量,缓解海外高端航空钛合金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
2024年中国出口钛材31,361吨,同比增长12.22%。中国出口钛产品或与俄钛航空高端产品出口为主有一定差异,但也面临俄钛的钛锭等其他初级产品出口带来的一定冲击。
如果俄乌冲突结束,俄钛解除进口禁令将对欧美及全球钛合金市场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虽然俄钛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速度可能较慢,但其长期回归将增加全球供应,加剧市场竞争。随着俄罗斯钛产品的重新进入,全球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在价格和质量方面。全球钛合金市场格局将因俄钛的回归而发生重大调整,各国企业需要提前布局,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