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推出了一种适用于极端温度的轻质柔性合金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马晨璐 译自外网   分享到:
近日,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开创性的钛铝(Ti-Al)基超弹性合金。相关信息如下:
材料特性
超弹性:能够在低至液氦温度-269℃到高于水沸点+127℃极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超弹性,是同类材料中第一个在如此极端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超弹性,同时又轻质且坚固的合金。
轻质:密度为 4.36×10³ kg/m³,比镍钛合金轻 30% 以上。
高强度:室温比强度达 185×10³ Pa・m³/kg,与高强度双相钢相当(~800MPa 屈服强度),同时抗疲劳性优于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技术原理
该合金以钛(Ti)和铝(Al)为主要成分,添加少量铬(Cr),通过高温淬火稳定体心立方(B2)母相。通过应力诱导 B2 母相→正交 B19 马氏体的可逆相变,实现超过 7% 的可恢复应变。
应用前景
航空航天领域:适用于月球车轮胎、可展开天线等深空探索组件,解决传统材料在极端温度下的功能失效问题。
医疗领域:杨氏模量(~30GPa)接近人骨,且钛合金固有的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骨科植入物,如支架等医疗设备的理想候选。
能源领域:在即将到来的氢社会中,可用于液氢储存等低温场景。该合金在极低温度下的柔韧性使其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材料。
研发方法
研究团队采用了合理的合金设计和精确微观结构控制等先进技术。通过使用相图选定合金成分及其比例,优化加工和热处理方法,以实现所需的材料性能。
这一发现不仅为超弹性材料树立了新的标准,还为材料设计引入了新的原则,颠覆了“铝加入钛合金会抑制超弹性”的传统认知,为开发轻质多功能金属材料提供了新范式,有望推动深空探测、生物医疗及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