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飞机用海绵钛的大阪钛技术公司开始了主动性投资,决定在兵库县尼崎市建设新工厂,计划2027年度投产。做出这一重大投资,相当于该公司年销售额553亿日元(23年度)的6成,其背景是全球对于面向发动机转子等的日本高品位产品的需求,也就是航空需求不断扩大。
大阪钛技术总公司尼崎工厂距离新大阪车站约30分钟车程。海绵钛的年产能约为4万吨,世界最大规模的单独生产基地,现有生产线满负荷生产的盛况仍在持续。在一处角落,新生产线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拆除老化的闲置厂房,改建为拥有新锐设备群的“第3工厂(暂称)”。拆除工程从去年夏天开始。今年1月前往现场时发现,主要设备还原炉已被拆除,楼内空空荡荡。除拆除外,部分新设施的建设也同时进行。
大阪钛技术公司的川福纯司社长干劲十足地表示,“将建成世界最先进的海绵钛工厂”。第3工厂的年产能为1万吨。一旦投产,该公司整体产能将扩大至约1.3倍的5万吨。为了应对以美国用户为主的旺盛的飞机需求,将投资约330亿日元强化生产体制。
新工厂计划积极采用最新技术。核心的还原炉方面,正在研究能够高度兼顾品质和生产效率的设备规格。“虽然不能详细说明,但炉容量将达到世界最大级别,在保持品质的同时增加每炉产量”,川福社长表示。
考虑到国内劳动人口的减少,还将推进生产工序的自动化和省力化。采用可从中央仪表室远程监控和操作设备的结构,旨在提高现场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此举还将有助于提高成本竞争力。
海绵钛是用于飞机机身和发动机零部件的钛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大阪钛技术公司拥有很高的世界市场份额,还为全球仅有数家公司生产的发动机转子提供最高级别的材料,今后将在政府的支持下提高产能。
新工厂还需要两年多的时间才能竣工,但已经开始为获得产品质量认证做准备。正因为是关乎人命的飞机零部件素材,其品质认证极为严格。完工后可能需要改善设备配置等,因此在建设前就与主要客户反复沟通,周密协调品质管理体制。总管钛制造的荒池忠男董事、常务执行董事表示,“结果认证时间缩短,新工厂的灵活量产成为可能”。
从中长期来看,飞机用海绵钛的需求增长期待很高。预测未来的指标是世界民航飞机的服役数量。
根据大阪钛技术公司公布的资料等分析,2023年的服役飞机数量约为2.4万架。这一数字几乎持续上升,预计20年后的2043年将翻番至约4.8万架。除了约6,000架继续使用的飞机外,预计今后20年内新引进和更新的飞机需求约为4.2万架。随着航空公司飞机的增加,预计包括发动机在内的MRO(维修/维修)用钛的需求也将扩大。
特别是对日本生产的海绵钛的交易较多。这是因为对脱俄依赖明显的欧美飞机产业的需求显著增加,美国需求者加强了增加进口的动向。
美国飞机巨头波音公司于2022年决定中止与世界钛业巨头俄罗斯VSMPO-AVISMA公司的钛加工材交易,目前仍未恢复。作为替代供应商的多家美国加工材厂商开始陆续加强约3成的产能,供应原材料海绵钛的大阪钛技术公司收到了追加订单。虽然受2024年波音公司发生的质量问题等影响,需求有所减少,但川福社长冷静地展望道:“这只不过是暂时的需求钝化。我们将捕捉以发动机转子用最高级材料为中心扩大的需求。”公司计划2025年度也利用现有设备维持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