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A下令检查近100架787飞机的不合规钛
发布时间:2025-06-18      作者:张华 整理自网络   分享到:

5月14日,FAA发布建议制定法规通知(NPRM),要求对约100架波音787-9和787-10的机身连接件进行检查。

此前,波音在供应链管控中发现,部分机身关键部件可能误用错误等级的钛合金材料,违反了航空结构材料的强度标准。据悉,所有受影响的787都是在2016年上半年到2017年年中制造的。

FAA此次监管行动是基于波音2月发布的《警报要求公告》,并要求48个月内完成两轮检测,确认材料不合规的部件需在10个飞行周期内更换。

值得注意的是,100架受影响飞机均产自波音查尔斯顿工厂。FAA文件提及问题源于“多起供应商不合格品流出”,但未公布具体厂商。

根据FAA的法规草案,问题主要集中在压力舱区域的地板梁支架和特定机身配件。据NASA研究指出,低等级钛合金的使用可能引发三重风险。一是易产生疲劳裂纹,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裂纹扩大;二是低温环境易断裂,在低温条件下材料韧性不足,可能发生突然断裂,影响结构安全;三是抗腐蚀能力下降,长期接触潮湿环境或除冰液,材料易出现点蚀。

历史案例显示,1990年的英国航空5390号航班事故,即因风挡螺栓材料疲劳断裂导致驾驶舱失压,使得驾驶舱的挡风玻璃突然飞脱,最终造成了致命事故。虽然此次涉及的压力舱地板梁支架不直接承受气流压力,但如果它支撑的机身框架出现损坏,可能会间接影响机翼连接部位,导致结构逐步损坏的风险。

此次事件暴露了航空业供应链的一个深层问题:主制造商对三级以下供应商的材料追溯存在盲区。根据国际航空质量协会(IAQG)2023年行业白皮书,次级供应商引发的材料合规风险呈上升趋势,其中钛合金制品因检测技术复杂、工艺链条长,成为供应链质控的重点领域。

此外,对航空公司而言,停场检测将带来实际运营压力。若涉及钛合金主结构件,单架次检测需停场6~8小时,若需进一步更换部件,停场时间延长至24~56小时,直接导致航班延误和成本增加。同时,行业数据显示,宽体机深度检测成本通常为50~80万美元/架次,但当涉及钛合金主承力结构更换时,综合备件调拨与工时成本可能超过100万美元。

当前,波音已启动“供应链强化计划”,在查尔斯顿工厂建立建立材料光谱检测站,对钛合金部件实施100%批次检测,同时部署自动化标签识别系统。截至目前,787的月产量已恢复5架以上,波音计划在2026年达到每月10架。

随着复合材料与特种金属的广泛应用,航空材料管理已从单一检测转向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在产能与成本压力下,主制造商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成为行业面临的长期课题。